《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影片是从两个老人看马修老师的旧相片和日记开始的。这两位老人是派皮诺和莫昂奇,他们曾经是“池塘之底”学校的学生。“池塘之底”,顾名思义,是最差的学校,是一所专为问题少年设置的寄宿学校。这里的教育理念是“行动与反应”原则。
但他们是幸运的,他们遇见了马修老师。马修老师是一个其貌不扬的秃顶老头儿,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他在事业低谷期选择来到“池塘之底”学校做了学监。他从不打骂学生,给学生最大的宽容和保护,尊重每一位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孩子。他让不会唱歌的小派皮诺当副指挥,让老走音的郭邦当架子。他让每个孩子享受到音乐和集体合作的快乐,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给自己的人生带来“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这看似老套俗气的故事,却使很多人在这里找到了一位人生老师该有的样子,马修是爱情生活事业上局失败的最低点的男人,却用自己的人格,改变了许多孩子的人生。他的爱如拍打的浪涛奔流不息,也似大河中缓缓流淌的河水平静且有力,在黑暗中照亮前行的远方,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不强迫,不妥协,不压抑孩子的天性。正因如此,孩子们流浪的心得以重返家园,疲惫的灵魂得以恢复出生的活力。马修,一个外貌与内心的绅士高雅毫不匹配的男人,一个拥有远见洞悉人性的才智,却做着卑微学监的普通人。即便事业坎坷爱情无望,但他没有将不得志迁怒于孩子,没有将得不到的愤懑发泄于他人,对人对事马修皆是用心良苦,从一而终。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2《放牛班的春天》是一个关于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 莫昂克的童年回忆。内容大概是这样子的:克莱门 马修是过时的音乐家,他没有发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最终成为了一间大部分都是一些顽皮的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名为“池塘底教养院”。到任后克莱门特发现学校的校长以残暴高压的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这种教育不仅没有使男孩们变乖变好,反而变本加厉了。克莱门特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但是男孩们还是很调皮,还偷了他的小皮包,但是他发现后没有告诉残暴的校长,这使孩子们对他稍稍有点好感,但还是很捣蛋。最终他决定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在马修的带领下孩子们真的变好了很多,改变了很多。主人公拥有一副好声音,在马修老师教育下,本来最皮的他变得乖多了,最后也走上音乐这条路。
看了这故事后,我想到的便是人之初,性本善。这里面有很多调皮的孩子,他们会打架吸烟会欺负善良的老师等等许多令人反感的行为习惯。而在坏校长他没有意识到“人之初,性本善”,认为这都是一群坏孩子,必须要用做错事,就要重罚的观念,对学生进行超严格的处罚。导致孩子们更加反感。而马修老师有意识到这点,知道孩子的本性都是善的,就去慢慢的了解他们,深入他们的内心,慢慢的教导他们,终于他用影响孩子,是他们变得更善良更快乐。
人之初,性本善。这是我们古代先人的智慧结晶。经过这个多历史的考验,能流传到现在肯定是有他的道理,有世人的认可。所以但我们遇到一些坏孩子时,不要一味的惩罚责备他们,更多的是要教导和感化他们。我们要相信人之初,性本善。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3看着即将毕业的孩子们,我想除了联欢、留言外还应该送点精神食粮给他们。我决定放部电影,选什么呢?对,就它——《放牛班的春天》!利用品德课和中午休息时间,我们共同看完《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说实话,这是我第三次观此片了,我的心灵再次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马修到一家学校担任学监,这个学校被称为“池塘之底”,这个学校由调皮的孩子,残忍的校长,冷酷的教师,严厉的制度构成。马修怀着一颗仁爱之心看待这些孩子,对学校残忍的“行动—反应”制度深恶痛绝。他热爱音乐创作,他用爱心关怀孩子,在他的执着下,费尽心思组成了一个合唱团,为他们谱曲,用音乐引导他们的心灵。当然,最后的结果是音乐净化了孩子的心灵,也对他们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这部影片采用了倒叙的方式,当年合唱团中的领唱莫杭治后来成了指挥家(当然,他的成就是因为当年马修发现了他在音乐方面的天赋),因为母亲病逝回家的时候,当年合唱团的伙伴佩尔诺来找他,给了他一本马修的日记。马修在日记中记载了这感人的一切。佩尔诺当时是个孤儿,总在周六的时候等在大门口,希望父亲会来接他。后来马修被学校解雇了,当他要登上汽车的时候,佩尔诺一路奔跑赶来,要马修带他走,马修先是拒绝,后来又不忍心,回来把佩尔诺带走了。佩尔诺的执着是有道理的,那天正好是星期六。
看完这部影片,我为哈珊校长的粗暴残忍而愤恨;为孩子们曾经不幸的遭遇而惋惜;为孩子们遇到马修而庆幸;为马修的善良真诚而感动;为杭莫治的改邪归正而释怀;为佩尔诺的执著坚守而欢欣。
我的记忆深处从此烙下了一个不可磨灭的情节:当马修神情黯然地离开学校大门时,收到了曾经是顽劣甚至邪恶的学生在卡片上写满了的思念与祝福,那一双双挥舞着的手诉说着留恋与不舍,这一刻,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脸;那一刻,我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看了这部影片,感动之余,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启示: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应该看到: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关键要看怎么去挖掘,怎么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优点天赋潜能和爱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长起来。这部法国影片中马修的行为,杭莫治的成材,佩尔诺的成长,有力地印证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的一句话:“漫天撒下爱心种,伫看他日结果时”。因此这部影片值得我们观看,更值得我们品味。
庆幸,为我的学生。庆幸,为我自己。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4《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口碑不错的法国电影,我推荐给了孩子们看,这也是一部特别适合教育工作者看的电影。
作为老师,有时候,我们会有很多不满,这孩子咋了,调皮,捣蛋,学习上木脑瓜不开窍。看看《放牛班的`春天》,多点包容和赏识,也许会有奇迹发生。
电影名《放牛班的春天》就给人以遐想,何谓“放牛班”?“春天”作何解?法国乡下塘底的那间普普通通的男子寄宿学校充斥着暴力、混乱、恶作剧,几乎没有秩序尊严可言。怀才不遇的音乐老师马修来到这里,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这种状况,给孩子们带来春天般的温暖。
作为一个音乐老师,马修的切入点找得非常好,他不是一味地讲纪律、讲学习,而是从音乐教育出发,曲径而通幽。应该说,在哈杉校长的专制残暴统治下,这里的学生普遍烦躁不安,惶惶不可终日,行为习惯越来越差,学习无可救药。学须静也,而音乐教育或者说艺术教育是让人静下来的好方法。真让人想不到,一群乌合之众在阻力重重的环境下,居然被马修打造成了一支合格的合唱队伍,孩子们了不起!马修了不起! ……此处隐藏2980个字……《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1
开学的前一天,感谢学校安排了我们看《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这使我再一次认识自己,更清楚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这部电影主要讲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马修到一家学校担任学监,这个学校被成为池塘之底,这个学校由调皮的孩子,残忍的校长,冷酷的教师,严厉的制度构成。马修怀着一颗仁爱之心看待这些孩子,对学校残忍的“行动—反应”制度深恶痛绝。他热爱音乐创作,他用爱心关怀孩子,在他的执着下,费尽心思组成了一个合唱团,为他们谱曲,用音乐引导他们的心灵。()当然,最后的结果是音乐净化了孩子的心灵,也对他们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周校长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爱学生不单要建立在思想上,还要建立在行为上,观念行动要保持一致。我觉得这句话非常正确,关爱每一个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我相信每一位做老师的都会想,但尽力地做了吗?用心地做了吗?方法正确了吗?这都是我们每一位做老师的需要思考的?马修老师接手一个这样恶虐的班级,都能把整个班的班风、学风教好,与此比较,我们的学生是多么的可爱,多么的优秀,在班级中会存在那么一两个较顽皮的学生,但我们应该看到,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关键是教师的行为方法是否得当。观念行动保持一致,我们的学生会很好的成长的。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2近期我校举行了观影活动,学生与老师共同观看了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同学们用晚自习的时间写下了自己的观后感,在全班同学上交的观后感中,助教老师们精心挑选出十篇较为优秀的文章,由学生本人在全班同学前作朗读展示,再由全班同学评选出较为优秀的三篇文章,获得丰厚的奖励。其中,同学们有对老师,教育以及意见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感悟。
韩愈曾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马云曾说:“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点,甘愿当绿叶,永远希望学生比自己优秀,永远希望学生超越自己。”正如片中的马修老师,因材施教,晓以道理,动以真心,以真心感化学生,让学生找到自我的价值。在这个日益重视知识的时代,影片也在告诉我们,是时候追寻尊师重道之古风。
教育是国家的百年根基,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说法。同学们感慨电影中“犯错——惩罚”的残忍教育,使电影中的孩子们心灵蒙上霜尘,认为家长老师与孩子们应该构造一种相互理解的关系,在成长过程中更应重视孩子们错误的纠正而不是过度的体罚,这才是教育的目的。
生活中并非一帆风顺,少不了他人的偏见与别人的不理解。片中的马修的老师受到校长的冷眼与嘲讽,依然本着初心,让孩子们在塘底发出最美的童音。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重要的是我们要具备抵御他人偏见的力量。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3在外国的一个郊区里,矗立着一所辅育院。那里有着60个调皮的男孩子。辅育院,是一个充满了冷酷无情的学校。直到有一天,一个名叫马修的代课老师来到了那里。
马修是一个拥有独特教学方式的代课老师。
有一次,马修老师给同学们组织了一个合唱团,分出了高音,中音和低音。并让一个唱歌走掉的男孩子充当“乐谱架”,让不会唱歌的小贝比诺当他的助理。我觉得,这样一来,就让大家都有了事做,不会让大家觉得,因为自己唱的不好,所以感到很自卑。当时,一个叫莫翰奇的男孩子,因做错了事,收了处罚,所以没有参加合唱团。然而,他却有着天籁般的歌喉,拥有着唱歌的天赋。可是,当他处罚结束,马修老师让他唱歌时,他却违背了自己的本性,跑走了。直到有一天,莫翰奇悄悄地溜进教室练歌时,被马修老师听到了。马修老师很吃惊。于是,他鼓励了莫翰奇,让他成为了独唱。就这样,一个音乐神童诞生了。
马修老师用音乐感化了每一个学生。让曾经像猴子般调皮的学生,都变成了温顺的小绵羊。后来,因为马修老师私自带学生出去玩耍,被院长发现了,所以被赶出了辅育院。冷酷的院长还规定在马修走之前,不许见任何一个学生。但聪明的学生们把自己都反锁在了教室,让院长进不去。还写了一张张字条,做成纸飞机,扔给了马修老师。马修老师临走前,看到了同学们挥手道别,非常感动,含着泪走了。
也许,音乐会感化每一个人;也许,马修老师会感化每一个人。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4其实我很喜欢看电影,但是总有些把电影当作故事会看的感觉,或哭或笑地跟着镜头进入别人的生活,关机后又继续自己无聊的日子,并没有想过去写下那些电影带给我的思考。今天,老师给我们观看《放牛班的春天》,让我们写观后感,我刚开始并不知道怎么动笔,可是细细品味一下那些美丽的画面留给自己的感动。不为什么,或许为了自己重新尝试有大脑的感觉,笔这才落下。
我并不是第一次看这部电影,以前同学也推荐我看过,很多人都喜欢善良的马修老师,喜欢莫翰奇天使般的面孔,喜欢他如天籁的声音,而我驳斥,却是那个永远等待星期六的孩子——贝比诺。
贝比诺有什么?他没有强悍的身体保护自己,也没有莫翰奇那样的天赋,连吃饭还得用珠子去的盘子,睡觉还要付钱,智商很低,无法明白马修冒险提醒的手势,以为被枪决的元帅是打错死的,故作聪明,套近乎得来的“5+3=53”的答案让他喜笑颜开。但他有爱,他知道他的爸爸已死,但他依然趴在铁门上等待,春天来了,马修老师会在他睡觉的时候替他掖被角,会警告孟丹不要靠近他,会从他这个助手里接过触手可及的东西。春天真的来了,所以他才会带着傻笑当着众人的面向马修告莫翰奇的秘,是爱给了他勇气,依然是爱,给他勇气与马修老师坐上通往幸福的班车。
谁说我们一定要聪明?我们或许不会用嗓音去吟唱动人美丽的歌曲,但我们可以用爱去感受生命中美好的时光。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春天,那就是我们记忆中的童年,每个人的童年都应该是快乐活泼的,就想春天一样。
面对这样一群几乎不把老师放在眼里,一味胡闹的孩子,辅育院的人都采取体罚、紧闭,如果是其他很多老师面对这群孩子,恐怕都只能挠头表示无能为力,可是,马修却不这样认为。他是一个失业的音乐老师,那时的他还不是真正的教师,但他最后成了改变那些孩子的一生,刚开始那些学生们还一如既往的无视着这位老师的存在,依旧我行我素,而马修却用他的宽容来接纳他们,喜欢恶作剧的孩子们也终于在照顾病人的过程中,渐渐悔过,马修又无意中发现了他们都喜爱唱歌,莫翰奇有着一副好嗓子,马修就在空闲时间、他的课上来给学生排练歌曲,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他们的合唱团实力也逐渐变强,当他们的声音在大礼堂中回荡的时候,那天籁般的、没有杂质的声音,使我沉醉。那发自内心的、对音乐的热爱也溢于言表。
马修,一个并不出名的音乐老师,却改变了一群孩子的一生,激发起了他们对音乐的热爱,也正因为如此,后来的他们在回忆起这位老师时,更多的是对他的爱与尊敬与感谢。感谢他,因为有他;感谢他,因为是他组成了合唱团,使“我们”的音乐细胞激发了出来,感谢他,也因为有他,才有现在的“我们”!当昔日的照片变得昏黄,昔日的顽童已成为音乐家,我们看到了早已满头银发的莫翰齐、贝比诺对老师克莱蒙深情的怀念,往事并不如烟,因为改变了这些放牛班孩子命运的人留下的记忆,注定不会被风轻易吹散。